close

[半野喜弘X亂青春]沒有一種樂風、一種稱呼,能完全定義半野喜弘這名音樂人.gif

東洋電子聲響畫家‧半野喜弘
左手轉唱盤電音、右手彈電影配樂
文/酒吞童子

半野喜弘雖是純正的日本人,卻以花都巴黎作為大本營,以多元混血的電音風格襲捲歐洲大陸,在華人世界更是藉由侯孝賢、賈樟柯的電影而讓他以配樂家身份聲名大噪;他雖被樂評歸類至電音創作人,但最常面對的可能不是DJ唱盤或取樣器,他指尖下慣常彈奏的反而是鋼琴、弦樂等原音樂器;音樂雖然是他專攻鑽研的領域,半野喜弘卻是在電影圈中最為聲名遠播,坎城、威尼斯影展的紅地毯上始終不缺他的身影。

總是不拘於一格,不被任何單一一種樂曲或音色所束縛,永遠尋求嶄新的曲式面貌;半野喜弘的變色龍作風或許得追溯到他的啟蒙時期。


半野喜弘 × 混血變種

他從十歲開始便一頭栽入了爵士樂的世界無法自拔,而在大學時與一群同好組成了爵士藍調樂團K Addish。等到1992年大學畢業後,半野喜弘沒有停止自己對音樂的無限追尋,然而這時候他所加入的News From Street Connection,赫然竟是實驗嘻哈團體。

1997年,半野喜弘離開News From Street Connection,展開單飛計畫,化名為Multiphonic Ensemble,在比利時廠牌Sub Rosa旗下推出首張個人專輯《King of May》,開始以電音創作人的身份嶄露頭角。

從爵士到實驗嘻哈,又再跨界至電音領域,其中改變不可謂不大。

此後十年之間,半野喜弘時而以本名發聲,時而化名為Multiphonic Ensemble、RADIQ,2007年更與擁有「Techno番長」異名的田中Fumiya合組了兩人電音組合DARTRIIX,每個化身都各擁彼此迥異的獨特音樂性格,半野喜弘始終維持著高產量的創作速度,每次出手都是一次全新的驚奇體驗。

有時是未來感十足的極簡實驗電子,有時則是放克與靈魂交融、最適合搖動身軀的House舞曲,有時又搖身一變為空靈飄渺的舒緩沙發音樂,Avant Garde、Dub、Hip Hop、Jazz、House、Minimal、Abient、Lounge等各式元素在半野喜弘的聲響魔術之下信手捻來。

半野喜弘不僅是將電音、爵士、嘻哈等當代音樂掌控自如,就連古典樂也頗有一番造詣。

在1998年以《Liquid Glass》專輯征服了日本、英國、美國各地樂迷的同一年,他還與新日本愛樂交響樂團(New Jap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)合力演繹了法國印象樂派作曲家Maurice Ravel的〈悼念公主的孔雀舞曲〉Pavane For A Dead Princess,並贏得一致的熱烈掌聲。

2007年半野喜弘更以駐村藝術家的身份受邀前往瑞士閉關六個月,在鄉間遼闊靜謐的森林包圍下潛心苦思,創作出個人第一部交響樂作品〈Wake〉,交由溫特圖爾(Winterthur)交響樂團於同年八月在瑞士當地音樂節上首演。


半野喜弘 × 電影配樂

半野喜弘把自己最溫柔的一面,都留給了電影。

1998年,半野喜弘音樂生涯中最為大鳴大放的那一年,一通意想不到的電話從台北打來,電話的彼端竟是大師導演侯孝賢。原本只專精於嘻哈與電音的半野喜弘,因為侯孝賢的《海上花》配樂邀約,而為他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。

實際來到了台灣片廠、並讀過劇本之後,半野喜弘發現過去以來在電子音樂上使慣了的拿手好戲,一旦遇上了片中作為舞台的繁華夜上海後,竟絲毫派不上用場;於是他拋開了唱盤與取樣器,全盤捨棄了電子聲響,回過頭來重新握起了原音樂器。透過鋼琴、手風琴、小號、薩克斯風、弦樂與打擊樂器,半野喜弘得以在溫暖音色中堆砌出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。

從來沒有過電影配樂經驗的半野喜弘,生平第一次為《海上花》操刀作嫁,侯孝賢便把他從錄音室裡拉出來,踏上了坎城的紅地毯、也推到了鎂光燈的前方,頓時掀起了全球媒體與影評的一股追逐旋風,異口同聲地盛讚《海上花》讓全球影迷有幸發掘了一名出色的電影配樂家。

從此以後,半野喜弘在世人眼前便誕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面貌。坐在錄音室裡層層疊疊的取樣器前時,他是以混音器為畫布、Loop作顏料來拼貼的電子聲響畫家;而當他走進攝影機與燈光照射的片廠,一邊專注盯著拍片現場、一邊在腦中激發靈感時,他則搖身一變為以音符述說故事的電影配樂家。電子聲響與原音樂器,位於音樂光譜上最遙遠的兩端,卻都成了半野喜弘的招牌標誌。

二十世紀初的法國作曲家奧立佛‧梅西昂成了半野喜弘的最大靈感來源。梅西昂主張音樂中存在各式色彩,或說聲音便是聽覺上的顏色,兩者之間彼此密不可分;而受到梅西昂影響,半野喜弘也從電影畫面中去汲取靈感,藉由視覺刺激來觸動聽覺上的發想創作。

「電影配樂一半是自己的作品,另一半則是屬於導演的作品,每一次互相碰撞之下都會帶來全新刺激;這正是譜寫電影配樂的樂趣所在。」半野喜弘如是說。

半野喜弘日後繼續為合作愉快的侯孝賢炮製了《千禧曼波》電影配樂,在這部描寫當代台灣年輕人迷惘且混沌生活的作品中,他嘗試性地添入了更多電氣氛圍。侯孝賢更居中牽線,將半野喜弘推薦給海峽對岸的另一名出色導演賈樟柯,年紀相彷的兩人立刻一拍即合,接連合作了《站台》、《任逍遙》、《24城記》。

而賈樟柯長年攝影搭檔余力為獨立昇格當導演所拍攝的《明日天涯》、《蕩寇》,也同樣沿用了半野喜弘來操刀配樂。


半野喜弘 × 亂青春

半野喜弘與最新作品《亂青春》電影配樂的邂逅,也可說是間接由侯導在背後推波助瀾。

當初導演李啟源剛拍攝完《亂青春》,便拿著初剪版本四處讓電影圈好友觀賞,期待能收到不同的意見迴響。其中台灣電影界的知名剪接師廖慶松在觀賞之後,忙不迭地拉著導演建議他說,這部片非得藉由配樂的成功烘托,才能將電影中蘊釀的深層情緒給帶出來;而長年跟侯孝賢導演合作、並擔任過《千禧曼波》剪接一職的廖慶松,當下推薦的配樂人選就是半野喜弘。

好不容易透過熟人輾轉聯絡到足跡遍及歐亞大陸的半野喜弘,並送上一卷《亂青春》試看帶供作參考,沒想到半野喜弘一看立刻愛上了這部青春電影,認為最適合為《亂青春》譜曲者非自己莫屬,躍躍欲試地想要大展身手一番。即使導演李啟源向他坦誠表明自己預算不多,半野喜弘也認為金錢都不是問題,好說歹說地硬要導演等他把手邊事務忙完,隨即投身到《亂青春》配樂工作,而不要先去找其他配樂家商洽,免得半路殺出程咬金。

有鑑於本片預算有限,半野喜弘還自掏腰包聘請管弦樂團至大阪來錄音,把微薄的電影配樂費用全都花在樂手身上,自己等於是無酬演出。然而即便如此,他也要排除萬難來親自羅織《亂青春》的惆悵音樂世界,半野喜弘對《亂青春》的熱愛由此可見一斑。

這次隨《亂青春》預售套票而附贈的電影概念音樂專輯中,收錄了兩首由半野喜弘所譜寫的曲目。第一首全由弦樂所打造,在層層疊疊、高低起伏的提琴聲中拉出了青春懵懂的無限嘆息。第二首則以空靈清澈的鋼琴音開場,時而激昂悲嘆、時而婉轉迷走,再緩緩退潮而去,由吉他與長笛交接而上,百轉千迴間道盡了花樣青春的多變面貌。

過去半野喜弘除多次因配樂工作而來台,更曾受邀以音樂人身份在2004年野台開唱與2007年城市行動藝術節上演出,當初又是因侯孝賢導演的慧眼識人才得以踏入電影配樂的世界,與台灣這塊土地的情誼一向深厚。這次藉合作《亂青春》的機緣,電音大師半野喜弘又將於三月底踏上台灣,在牯嶺街小劇場及The Wall與樂迷和影痴們見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ndCompa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