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似甜美,但其實內裡帶刺的《河豚》

河豚2011.07.22 【放映週報 No.317/王玉燕】

※ 以下為部分文字節錄

從《亂青春》到《河豚》,都是看似甜美,但其實內裡帶刺的作品。您似乎特別著迷於高度反差的表現。譬如您曾說:「我發覺當演員的肢體和他的語言之間,發生歧異時,正是戲劇張力最強的時候。試著想想這個畫面——當一個女人看著男人的眼睛說我恨你,可是她真正的意思是我愛你,是不是遠比她直接說我愛你,強悍得多?」又或者是聊到《亂青春》時,您曾經這麼形容青春:「青春既美又醜,既溫柔又粗糙,既抒情又暴力」。到了《河豚》,則形容它「狂暴,寧靜,他們的愛像河豚一樣搖晃」。請您聊聊偏好在創作中彰顯這種衝突性的原因。

李:我有一次去 The Wall 看閃靈表演,現場很吵、很喧鬧,台上其中一個團員在拉胡琴,就算那個人再怎麼賣力拉,台下也完全聽不到他在幹麼,我拼命想去辨識那個胡琴的聲音,卻怎麼也聽不到,我想,原來孤獨是這樣。在一個那麼多人的場合,儘管他再怎麼賣力演奏,聲音依舊完全沒有辦法穿透出去,對我來講,天下沒比這再更孤獨的了。那個印象很深刻,所以在我的電影裡如果有任何描述孤獨的戲碼,我絕對會安排在非常喧囂的情境。唯有在衝突性很強的時候,我們才會意識到原來它的另一端是怎麼一回事。

人生的衝突皆來自於想像,頂多加點意外,好像一條伏流,平常根本覺察不出它的存在,但偶爾就會聽到它發出的聲音。當你處在某些特別的狀態,突然這種東西變得特別澎湃,你想去壓抑,可是又黑暗得很迷人,於是你很難若無其事。正因為它太平常,太生活了,於是搬到大銀幕時,會感覺被刺到,因為無法躲到公式化的情節裡在看「別人」的故事。

詳細內容請見   放映週報No.31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iandCompa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